清华老教授跨界养海虾 六年磨一剑成就养殖新模式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段云岭是结构工程和水处理领域的专家,曾参与过三峡工程、天津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在结构计算与安全监测方面成绩斐然。2018年,临近退休的段云岭转向了新的领域,在宁夏银川贺兰县扎根六年,研发出利用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新模式。从最初的“辛苦养了3个月最后只捞一盘虾”到实现亩产1500公斤,这位跨界养虾的清华教授经历了许多挑战。
段云岭最初的任务是为贺兰县的水产养殖户解决尾水处理问题。虽然这对他是小菜一碟,但他发现养殖户在处理尾水后的收益甚至不足以覆盖成本。这让他意识到当地养殖技术不成熟,南美白对虾成活率低的问题。经过调研,他发现尽管靠近黄河,但当地仍极度缺水,传统池塘养殖方法因缺乏活水引入、高密度养殖及大量饲料投喂导致水质恶化,不仅影响虾的存活率,还污染环境。因此,他建议采用小型设施养殖,实现水体循环利用。
相比传统露天水塘养殖,设施养虾的优势在于用水量少、温度可控,全年均可投产。然而,2018年底当地企业尝试时,虾在育苗期就全军覆没。这让段云岭决心留下来攻克内陆海虾养殖难题。他带领课题组在当地建立了清华大学设施水产养殖综合试验平台,并不断学习请教专业人士。
研究过程中,段云岭发现了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复合生物絮团,并将污水处理的传统工具硝化菌与养殖池内多类微生物结合,成功为南美白对虾打造了一个适宜生长的“朋友圈”。通过多年努力,团队终于实现了从2019年的3公斤到2024年的亩产近1500公斤的巨大突破。
段云岭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1973年高中毕业后,他曾是一名修理厂钳工,师傅教给他的第一句话是“我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动手”。这句话对他影响深远。回国后,他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参与多个重大项目。面对新挑战,他始终秉持着不怕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最终,团队研制出首套“陆基海水养殖系统”,实现了南美白对虾智能化、自动化养殖。段云岭认为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收入,希望更多教师加入这一行列。
以上就是【💥️清华老教授跨界养海虾 六年磨一剑成就养殖新模式】👉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