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今帛本《周易》✨卦序先后问题

  帛书《周易》✨的出土,使我们看到了不同于通行本(即今本)《周易》✨卦序的另一种卦序。这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是一种什么关系?哪种卦序产生在先,哪种卦序产生在后?哪种卦序是《周易》✨古经原来的卦序?它们与《易传》✨又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既是易学史研究本身的需要,同时也能深化我们对易学理论的认识。

  马王堆帛书

  一、今、帛本卦序孰先孰后与《周易》✨古经原初卦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今、帛本卦序孰先孰后的问题,同《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问题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然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学者都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了。他们认为,只要确定了一个卦序是更早的卦序,那么它同时就是《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反过来,如果确定了一个卦序是《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那么它也一定是更早的卦序。这种预设其实是有问题的。

  我们知道,卦序是多种多样的。在《周易》✨之前,也还有其他种《易》✨的文本和其他种《易》✨的卦序。《周礼·春官·太卜》✨就告诉我们,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归藏》✨,它们也都有自己的卦序。这些产生在今本《周易》✨卦序之前的卦序,显然是与《周易》✨文本无关的卦序,不可能是《周易》✨较早文本的卦序。

  有人可能会说,《连山》✨、《归藏》✨从来就未与《周易》✨发生过关系,而我们却知道至少后来帛本卦序肯定是与《周易》✨有关的,它们之间怎能进行类比呢?

  其实不然。即使帛本卦序产生在今本之前,我们又何以断定当初帛本卦序不是作为他种《易》✨而一定是作为《周易》✨与今本《周易》✨古经卦爻辞为一体而存在的呢?众所周知,帛本八卦序与辑佚《归藏》✨所谓的初经(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完全一样;尽管现在对辑佚《归藏》✨初经的真伪问题仍然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有一点却是无疑的,这就是人们从来没有因为发现了帛本《周易》✨卦序,而以之为无可辩驳的证据断然肯定辑佚《归藏》✨初经为伪。

  另一个重要证据是“帝出乎震”卦序,这个卦序出现在《说卦》✨里,可以说是《周易》✨的卦序之一,但干宝等曾说这原是《连山》✨的卦序。①尽管这一说法有许多人反对,但基本上不是根据它是作为今本卦序之一这一理由。

  所以,同一种卦序也是可以作为多种《易》✨而存在的;从理论上说,作为他种《易》✨的卦序完全是可以被《周易》✨借用过来的。所以,即使某种卦序产生在先,这也并不说明它一定就与《周易》✨古经发生关系在先;反之,即使某种卦序产生于后,它也有可能更早地与《周易》✨古经发生了关系,更早地作为《周易》✨古经文本的内容而存在;而由于某种原因,从理论上看,人们也完全有可能用原来早已存在的卦序来取代《周易》✨的原初卦序。

  帛书《周易·卦序》✨编者拍摄于《国际易经》✨杂志

  二、关于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的问题

  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曾经是学者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早期易学的流派、演变,确实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正如廖名春先生所说,围绕这个问题,学者们争论了很长时间,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派认为帛本《易经》✨卦序在前,今本卦序在后;一派认为帛本卦序不会早于今本卦序,帛本卦序是学者出于对规律性的爱好改编经文的结果。”(廖名春,第175页)这两派观点中都包含着一些值得商榷的看法,这些看法又涉及到易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故很有必要加以澄清。

  1.关于帛本卦序先于今本卦序的观点

  主张帛本卦序先于今本卦序的学者,主要提出了两条理由:第一条理由认为,帛本卦序是简单卦序,今本卦序是复杂卦序,而一般简单卦序产生在前,复杂卦序产生在后,故帛本卦序先于今本卦序。第二条理由认为,今本卦序与帛本卦序有四卦的位置是相同的,而这四卦都是重要的,这不会是巧合;由于帛本卦序是“依一种固定格式得出的”,而今本卦序却“并无死板的公式可循”,故今本卦序很可能是在帛本卦序的基础上对多数卦重新进行排序的结果。这两条理由是否成立呢?

  先来分析第一条理由是否成立,即简单卦序是否一定就是更早的卦序?

  很多学者认为,简单的卦序一定也是更早的卦序。于豪亮先生的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他说:“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于豪亮,第24页)于先生此说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帛本卦序是简单的卦序;第二层意思是,简单卦序是更早的卦序;第三层意思是,更早的卦序才是《周易》✨古经原初的卦序。这三层意思中的第一层意思是毫无疑问的:帛本卦序的确比今本卦序要简单得多。而第三层意思本文已在上面有关部分作了一些否定的阐述。这里主要分析第二层意思,即简单卦序是否一定就是更早的卦序。

  八卦、六十四卦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它们有一个产生、创制的过程。我们的远古祖先在创制八卦、六十四卦的过程中,肯定会想办法知道,由阴、阳两种符号进行组合,究竟能组成多少三爻卦和六爻卦。根据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经验,可以推测这需要经历一个从拼凑到寻找规律、从杂乱无序到整齐有序、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三爻卦的个数只有八个,并不算多,也许最开始人们就是依靠拼凑来了解和确定八卦的个数的。既然是通过拼凑弄出来的,那么其排列多半是杂乱的。可是这种拼凑的办法对于六爻卦来说就行不通了。因为六爻卦的个数太多,拼凑的时候不是会有遗漏就是会有重复。

  因此,要知道六爻卦有多少个,必须要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排列方法,将六十四卦排列出来。可见,在创制六十四卦的时候,古人一定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掌握了一定的排列组合的方法的。这个依据一定方法排列组合出来的六十四卦的顺序,也是一种卦序;这种卦序由于是以简单排列组合原则得出来的,故一定是一个简单的卦序。估计最早得出六十四卦的方法,是由八卦与八卦按照一种简单的排列顺序进行重叠组合而得到的。《系辞》✨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那时,人们通过摸索先掌握了八卦的简单排列方法,然后在对八卦认识的基础上,将八卦与八卦按照一种简单的顺序两两相重,就得到了六十四卦及其排列。邵雍、朱熹排列先天卦序所用的方法,特别是邵雍的方法,比这要复杂许多,故不太可能是最初的方法。所以,最早出现的卦序一定是属于简单的卦序。

  最开始的八卦或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可能只是得到八卦或六十四卦的完全排列,并不表达一定的思想。那时,人们还只是认识到单个卦的意义。随着认识的深化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世界整体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也开始感悟卦序作为整体的意义,这时真正意义上的表达思想的卦序才产生了。由于所要表达的思想的不同,不同的卦序也逐步出现。开始是表达简单的思想,所以构造出来的是简单的卦序;后来,随着思想的深化,有了表达复杂思想的需要,复杂的卦序也就随之产生了。所以,从卦序产生的整个历史来看,必然是先有简单的卦序,然后才有复杂的卦序,这是符合认识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规律的。

  但是,先有简单的卦序,然后才有复杂的卦序,这只是从卦序产生的一般历史逻辑来说的,而实际的历史进程要比这复杂得多。我们说,无论是简单卦序还是复杂卦序,都不只是一种,不可能所有简单卦序都产生于所有复杂卦序之先;就某个具体的简单卦序来说,它完全有可能产生于某个复杂卦序之后。

  所以,单纯从是简单卦序还是复杂卦序的角度来考察今本卦序和帛本卦序孰先孰后的问题是片面的。再分析第二条理由是否成立,即今、帛本某些卦排序相同,是否说明今本卦序是对帛本卦序重新进行排序的结果?

  刘大钧先生起初通过对帛本、今本《易传》✨文本的研究,认为今、帛本《易传》✨都是依据今本卦序,因而怀疑于豪亮先生关于帛书《六十四卦》✨是“较早的本子”的说法。(参见刘大钧,第316-318页)但刘先生通过比较今、帛本卦序,发现两者有四卦的排序位置是相同的,这四卦是乾、恒、巽、中孚,特别是恒卦处于居中的第32位,于是刘先生认为,今、帛本卦序四卦排序位置的相同,“不会是偶然的巧合”,两者必然有内在联系。今本卦序“并无死板的公式可循”,而帛本卦序“是依一种固定格式得出的”。

  故“今本六十四卦当初可能是在帛书《易经》✨六十四卦排列顺序的基础上,按照‘二二相耦,非复即变’的原则”,对多数卦进行重新排列的结果,而由于乾卦“居首”、恒卦“居六十四卦之半”(“体现守中以恒”)、巽卦居第57位等原来的排列位置仍有特殊的意义,所以“仍按旧卦序排列”,而“其余卦的卦序则多数不同了”(刘大钧,第322-328页)。刘先生的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呢?

  首先,今本与帛本卦序的排列仅有四卦是相同的,这在六十四卦里只占有极小的比例;而任意排列的两种六十四卦卦序都可能有几卦是相同的,如果完全没有相同的,反倒有可能是有意为之的。所以,今、帛本有四卦的排序相同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一点刘先生其实也是同意的。问题是刘先生认为今本卦序与帛本卦序排列位置相同的四卦是重要的四卦,是有意选取的,这就非同一般了。可是,笔者要问:重要的卦只有这四卦吗?比如泰卦、咸卦、坎卦、离卦等等难道就不重要吗?为什么不选取其他重要的卦而单单只选取这四卦呢?

  其次,退一步说,就算乾、恒、巽、中孚四卦是最重要的,可是巽卦在帛本卦序中居于第57位,57这个数并无特别的意义,今本卦序为什么要遵循帛本卦序的位置而不变呢?难道帛本卦序本身对于今本卦序还有某种特殊的意义,而这个特殊的意义又非得靠巽卦来传达吗?这似乎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如果没有,那么巽卦居第57位就并未表达一种特殊的意义,从而其是否居第57位就无关紧要了。其实,巽卦在帛本卦序中居于第57位,并非是一个特殊的位置,这说明帛本卦序本身也并未把巽卦当作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卦而刻意地加以突出。所以至少从巽卦来看,其在今本卦序与帛本卦序中的位置的相同是偶然的,并非有意为之。

  第三,今本卦序采用的是“二二相耦,非复即变”等排卦方法,而帛本卦序采用的是卦宫的排法,两者的排卦方法是很不一样的。从理论上说,两种完全不同的排卦方法是可能有一些卦的排列位置偶然相同的。因而,刘先生认为两者具有相同排列位置的四卦全是有意设置的,这似乎缺乏充分的理由。

  第四,由于巽卦的位置明显没有特殊性,那么,我们能否把巽卦除开,说其他重要的三卦是有意为之的呢?也不能,除非找到具体的证据,能证明两者具有相同的排卦规则。因为对于64卦这样大的样本而言,重要的卦、重要的位置也同样是可能有几处偶然相同的。

  第五,刘先生说,今本卦序“并无死板的公式可循”,而帛本卦序“是依一种固定格式得出的”,故今本卦序是在帛本卦序排列基础上对多数卦进行重新排列的结果。这是说,今本卦序由于“并无死板的公式可循”,它的某些卦的位置大概就是可以随意调整的,而帛本卦序由于是依照一种“固定格式”排列出来的,它排出来的卦就被限定住了而不可能随意变更位置,因而二者如果有相同排列的话,只能是今本参照了帛本,而不可能相反。

  可是,笔者认为,今本卦序并非是没有“公式可循”的;相反,据笔者多年的研究,今本卦序不仅有规律可循,而且其排卦原则是相当严谨和复杂的:今本卦序有它的一套意义系统,正是这套意义系统与排卦原则确定了今本卦序各卦的排列位置(参见李尚信,1999年,第31-36页;2000年,第51-60、73页;2002年,第46-49、61页)。这套意义系统与排卦原则与帛本卦序完全不同,这样一来,推论的前提不存在,其结论自然就靠不住。

  再者,即使今本卦序真的“并无死板的公式可循”,但由于今本与帛本并无大量的卦具有相同的排列,因此,正如前面已经揭示的那样,它们的相同就可能完全是出于偶然。所以,仅凭今、帛本卦序有四卦(哪怕是比较重要的四卦)的排列位置相同,就断定今本卦序是在帛本卦序的基础上对多数卦进行重新排列的结果,是缺乏足够根据的。

  但是,先有简单的卦序,然后才有复杂的卦序,这只是从卦序产生的一般历史逻辑来说的,而实际的历史进程要比这复杂得多。我们说,无论是简单卦序还是复杂卦序,都不只是一种,不可能所有简单卦序都产生于所有复杂卦序之先;就某个具体的简单卦序来说,它完全有可能产生于某个复杂卦序之后。所以,单纯从是简单卦序还是复杂卦序的角度来考察今本卦序和帛本卦序孰先孰后的问题是片面的。

  2.关于今本卦序先于帛本卦序的观点

  主张今本卦序先于帛本卦序的学者,也主要提出了两条理由:第一条理由认为,帛本卦序比今本卦序更有规律,后出现的肯定是更合乎规律和更合乎逻辑的,故今本卦序是先于帛本卦序的。第二条理由认为,今本卦序还没有重卦的思想,而帛本卦序是依上下卦相重的方式排列的,重卦观念后起,故帛本卦序是经过改编而来的,今本卦序是先于帛本卦序的原有卦序。下面对此亦逐条作一分析。

  先看第一条理由是否成立,即帛本卦序是否比今本卦序更有规律?

  李学勤先生早在1988年曾说:“帛书卦序不会早于传世本卦序。理由很简单,如果《周易》✨经文本来就有像帛书这样有严整规律的卦序,谁也不会打乱它,再改编为传世本那样没有规律的次第……事实只能是,传世本是渊源久远的经文原貌,帛书本则是学者出于对规律性的爱好改编经文的结果。”(李学勤,1988年,第18页)2004年10月在曲阜师大作学术报告时,李先生又说:“我们的意见是,帛书经文的卦序是后来改编的,传世本卦序反而是更古的。一般来讲,先有比较乱的次序,而后才有比较有规律的次序,改编后的应是更合乎逻辑的。”(同上,2005年,第6页)

  这里涉及到对今本卦序和帛本卦序排列规律的理解。帛本卦序明显是很有规律的。那么,今本卦序是否有规律呢?在笔者看来也是有的。李先生也曾提到已故著名逻辑学家沈有鼎先生和笔者关于今本卦序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肯定(同上),说明李先生也是同意今本卦序是有其排列规律的。但李先生又认为,今本卦序的规律“并不简单,而是很复杂”(同上)。李先生这里的意思是:今本卦序虽然也有一定的规律,但同帛本比较起来,其规律性和逻辑性就差了;根据后出现的应是更有规律性和更合乎逻辑性的道理,应该是先有今本卦序,后有改编的帛本卦序。

  这里实际上涉及认识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如果是表达同样的内容,那么,当然是形式越简单,表明认识越有深度;反之,形式越复杂,则表明认识越肤浅。这是一个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其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化的问题。但我们的认识也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即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其内容总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的,而由于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复杂,其表达形式当然也会比以前更复杂。

  卦序的排列规律就相当于认识的一个形式问题,可是这个形式是要反映内容的。卦序的形式相当于我们说的象数,其内容则相当于我们说的义理。在易学中,象数和义理总是统一的,对于卦序来说也不例外。这一点其实在前面也已作过阐述:真正的卦序是要表达思想的。相当一部分甚至是绝大多数研究易学的人,可能都有意无意地持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卦序仅仅是卦的排列顺序②,排列得越简单就等于认识越有水平,排列得越复杂就等于认识越落后。

  但事实上,西周时期人们的认识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不可能连六十四卦的简单排列都做不出来。人们当时之所以把卦序做得那么复杂,是因为他们要表达复杂的思想。笔者在对今本卦序的研究中已经指出,今本卦序是以效法天地日月的运行与四时的变化(天道)为核心的,其中运用的“非覆即变”、“主卦统(领)属卦”、“阴阳平衡互补”、“变通配四时”、“‘参伍’‘错综’”等众多排卦原则,都深刻地反映了《周易》✨的基本哲理思想(参见李尚信,1999年,第31-36页;2000年,第51-60、73页;2002年,第46-49、61页),这比帛本卦序所反映的内容要丰富深刻得多。由于今本卦序与帛本卦序所反映的内容的复杂程度很不一样,仅仅根据其形式的复杂程度来进行优劣判断是很不恰当的。

  在许多人看来,今本卦序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是有着非常严整的规律的。复杂的卦序当然也有严整与非严整之分。所谓严整,就是指构建卦序的众多规则之间是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层层推进的,这些规则并由此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紧密整体;而所谓非严整,则指众多规则之间的相互脱节、游离、矛盾等等。前者相当于一篇主题鲜明突出、结构紧凑的精品佳作;后者则相当于一篇主题模糊分散、结构混乱的拼凑之作。李学勤先生虽然同意今本卦序有一定规律,但又说今本卦序同帛本卦序相比属“比较乱的次序”。他之所以有这种看法,大概正是因为将今本卦序看成了拼凑之作。

  然而在笔者看来,今本卦序恰恰是一篇经过精心设计的精品佳作,它的结构是非常紧凑严整的。有人可能觉得:既然其中有太多的特例,怎么能说是紧凑严整呢?有这种疑问的人大概没有好好琢磨《系辞》✨所说“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两句话的深刻道理。特例其实就是变通,连孟子不是都讲究变通(孟子称“权”③)吗?当然,如果是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那只能叫变,而不能叫变通。变通是要“唯变所适”,也就是适时而变;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就叫做“一切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而“不可为典要”,就是说“不要搞教条主义”。这恰恰是与今本卦序中的特例相符的。

  既然如此,那么,今本卦序是否就是《易》✨发展的极致和顶点了呢?对这个问题恐怕不能笼而统之地回答。笔者对今本卦序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已知的任何卦序来说,今本卦序最全面完整地体现了《周易》✨的基本思想与思维模式,《易传》✨中最重要的思想大多数在今本卦序中得到了体现,这是任何其他卦序所不能企及的。因此,今本卦序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周易》✨的正统地位。当然,这种地位与经和传的神圣性与不可动摇性是有关的,但与其内容的深刻性也不无关系,否则它不可能走上正统的地位。

  然而,今本卦序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效法宇宙自然的一切重要方面,所以,那些今本卦序所没有表现出来的内容,就需要有其他的一系列卦序来加以补充;尤其是今本卦序更多地掺杂了人为组织的成分,其纯粹形式的方面受到限制,而后来发展出来的某些卦序如先天卦序就是在纯形式化方面做出的一种努力。不管这种努力是否成功,其作为一种尝试无疑是有价值的。

  此外,虽然今本卦序包含深刻的思想,但筮人也可能并不了解真相,“不求深解”(张政烺,第13页),而误以为今本卦序既无深意又杂乱无章,因而改编出一个自以为更有规律、更有意义的卦序来。所以,从今本卦序与帛本卦序哪个更有规律、哪个更富深刻哲理的角度说,也不可能确定两者孰先孰后。

  再看第二条理由成立否,即重卦后起是否能说明帛本卦序后出?

  已故韩仲民先生早在1984年就提出:“帛书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与通行本完全不同。它没有采用‘复’的方式组合的痕迹,也没有将互相对立的两卦排列在一起的特点,而是以重卦的方法,将上下两个单卦重合在一起,组成了六十四卦,这是经过改编的结果,其时代必然较晚。”(韩仲民,1984年,第22-23页)后来,他又说得更详细明白:“六十四卦起源很早,并非由八卦重卦组成。”

  并认为,数字卦也是六个数字为一组。还说:“重卦之说不见于先秦文献资料,《系辞》✨观象制器一章列举的十几个卦名,都属于六十四卦;《左传》✨、《国语》✨中有关卜筮的记载,如‘遇《乾》✨之《否》✨’……等,也是指六十四卦……在解释所取卦象时,才有了区分上下卦和互体的因素。从(今本)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看,是‘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与上下卦的区分无关……而六十四卦中,有八个卦上下卦完全相同,于是以三个符号组成的所谓单卦,就作为概率被提炼了出来。”(同上,1990年,第14页)

  针对韩先生关于先有八卦还是先有六十四卦的观点,李学勤先生说,台湾学者黄沛荣先生曾有专文《周易“重卦说”证辩》✨加以辩驳,载于《毛子水先生九五寿庆论文集》✨(李学勤,2006年,第332页),惜笔者未得见此文。韩先生关于先有六十四卦后有八卦的证据,是有问题的。

  首先,数字卦中是有三爻卦的,这一点只要查一查张亚初、刘雨先生《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第155-163页)及徐锡台先生《数与〈周易〉关系的探讨》✨(第197-222页)两篇就很清楚了。

  其次,除数字卦外,先秦其他文献也表明了有重卦的存在。就拿韩先生所举《系辞》✨中“观象制器”一章所举卦名来看,涣卦若不是上木下水,哪来“舟楫”④之说?而上木下水不正是表明重卦的存在吗?再看《左传》✨、《国语》✨的例子,连韩先生自己都说,“在解释所取卦象时”要区分上下卦,但这不正好是说,单卦是构成六十四卦的基础吗?否则断卦时要区分上下卦干什么?用六十四卦断卦不就可以了吗?所以,先秦文献同样是支持重卦说的。

  再次,如廖名春先生所说:“《周易》✨为什么是六十四卦……一卦为什么是六爻……离开了八卦生六十四卦说,这些问题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廖名春,第176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今本六十四卦卦序有没有重卦的思想?韩先生说没有。这是因为韩先生没有深入研究今本卦序的缘故。笔者关于今本卦序的研究表明,今本卦序中有自体相重卦(纯体卦)、错体相重卦(对体卦)、覆体相重卦,特别是今本卦序错综图的第25至28卦夬姤、萃升、困井、革鼎四卦,就是以兑居上卦分别与居下卦的乾、坤、坎、离相重而构成的,这就是今本卦序中含有重卦思想的明显证据。⑤

  既然重卦后起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韩先生基于重卦后起说得出的帛本卦序后出的观点也就不能成立了。

  3.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知道,虽然帛本卦序的确比今本卦序要简单得多,但简单的卦序不一定是先产生的卦序,也不一定是后产生的卦序。

  试图从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的内在联系来解答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的问题,也已经有学者进行了尝试,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这种尝试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

  刘大钧先生还有另一种说法,他说:“帛书……八卦排列顺序……很可能由《归藏》✨系统演化而来。《归藏》✨成书时代虽无确证,但前人以为是殷人之书……因而很可能是一种较古的本子”(刘大钧,第322页)。但笔者认为,我们最多只能猜测帛本卦序可能由《归藏》✨演化而来,至于这个演化过程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我们并不知道。因而,我们也就仍然不能知道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究竟谁产生在先,谁产生在后。

  三、关于《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问题

  虽然帛本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但关于《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问题却能给出答案,那就是今本卦序。

  首先,从《周易》✨古经卦爻辞来看,其原初卦序应是今本卦序。

  第一,如廖名春先生所说:“《周易》✨六十四卦,只有乾、坤两卦有用辞,其余六十四卦皆无。在今本卦序中,乾卦后紧接以坤卦,‘用九’与‘用六’相对,这种排列形式颇具深意……今本乾、坤两卦居首,其用辞的存在显然具有示范性。帛书隔开了乾坤两卦,用辞的示范性也就不清楚了。这只能是改编者存在只顾及卦画形式的有序,却忽视了用辞联系的结果。”(廖名春,第175页)

  第二,《周易》✨古经中具有“非覆即反”的卦多处出现意义相对的卦爻辞。如泰卦卦辞为“小往大来”,否卦卦辞则为“大往小来”,它们的初九爻辞都有“拔茅茹以其彚”;损卦六五、益卦六二都有“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而益卦六二恰为损卦六五之覆;既济卦与未济卦则有更多的相同。此不一一例举。这说明《周易》✨古经认识到了“非覆即反”这一重要特征,并力图表现这一重要特征。既然如此,那么它理所当然地会将“非覆即反”的卦排列在一起,即会采取今本卦序的排列方式。所以,其原初卦序只可能是今本卦序,而不是帛书卦序。

  其次,从帛书卦序与帛书《易传》✨的关系来看,《周易》✨古经的卦序也更可能是今本卦序。

  刘大钧先生在未见到帛书《易传》✨之前,即根据于豪亮先生的介绍,觉察到帛书《系辞》✨当初所依据的本子就是今本卦序。于豪亮先生曾介绍说:帛书《系辞》✨除了没有“大衍之数五十”章外,“今本《系辞·下》✨第四章的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等四节又在上述的佚书之内。

  除此以外,今本《系辞》✨大致都包含在帛书《系辞》✨里面”(于豪亮,第15页)。刘先生据此马上想到今本《系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此段文字引卦的秩序显然依据的是今本卦序。刘先生还意识到,《系辞》✨许多处总是乾坤并提,这也应是依据的今本卦序。(参见刘大钧,第316-317页)后来,其他一些学者如廖名春先生等又全面考察了帛书《易传》✨各篇,指出帛书《易传》✨体现的处处都是今本卦序。(参见廖名春,第189页)

  由于帛书《易传》✨体现的就是今本卦序,所以李学勤先生指出:“如果帛书《周易》✨的经文卦序是更古的,(帛书)《易传》✨的卦序(就)不应是传世本的卦序。如果由古的卦序变成传世本卦序,帛书就不应该保留古的卦序。”(李学勤,2005年,第6页)李先生的意思是说:如果帛书《周易》✨的经文卦序是更古的,那么在它被取代前,就只有古的卦序,这时候作的传文其卦序就也应该是古的卦序,而不会是新的卦序。而如果古的卦序已被取代了,这个时候作的传文其卦序当然就是新的卦序,而这时既然古卦序已被取代,则经文也就不会保留古的卦序了。一般而言,李先生的这个推断应该是正确的。

  总之,从《周易》✨古经卦爻辞来看,从帛本卦序与帛本《易传》✨的关系来看,说明今本卦序当就是《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

  不仅如此,无论帛本《易传》✨还是今本《易传》✨,它们体现的卦序都是今本卦序。这说明,今本卦序不仅是《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而且一直是作为正统的卦序而存在的;帛本卦序只不过是一个非正统的别本卦序而已。

以上就是【💥️论今帛本《周易》✨卦序先后问题】👉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标签: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