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改造升级拓展煤电能力圈 迈向灵活高效清洁

近年来,我国煤电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优化提升。从超低排放改造到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再到低碳化改造,煤电机组的能效、灵活性和环保水平显著提高。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再次将煤电置于改革升级的焦点。

作为我国基础性电源,煤电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考虑到煤电是能源领域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以及能源转型的需求,我国积极推进煤电机组转型升级。全国八成以上的煤电机组进行了节能改造,九成以上实现了超低排放,近3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实施了灵活性改造,有效降低了供电煤耗。这些改造使煤电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对煤电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煤电不仅要自身运行稳定,还要随时为新能源提供支持。截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首次超过煤电与气电总和,能源转型迈过重要里程碑。然而,不稳定的新能源发电增加了电网调节压力,电力系统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为了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煤电机组频繁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传统“三改联动”虽提升了基础性能,但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仍需进一步挖掘灵活调节能力,以保障能源转型和安全供应之间的平衡。

另一方面,“双碳”目标对煤电提出了刚性约束,需要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尽管“三改联动”有效降低了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但低负荷运行导致煤耗攀升,部分抵消了减排成果。随着碳达峰时限迫近,必须进一步推动煤电碳排放强度下降,并为碳中和预留改造空间。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旨在让煤电从“稳定输出型选手”转变为“全能型运动员”。在充分衔接“三改联动”的基础上,着眼于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推动煤电行业在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和智能运行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高效调节是新一代煤电升级的核心目标。专项行动首次将供电煤耗、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深度调峰最小出力、负荷变化速率、一次调频和启停调峰6项指标打包考核。清洁降碳是另一个重要方向,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现役机组实施低碳化改造,鼓励新建机组同步实施低碳化建设。智能运行也是重要支撑,新一代煤电应重点聚焦智能控制、智能运维和智能决策三个评价指标,全面提升煤电机组运行管理水平。

为推进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政策上,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支持现役煤电改造升级机组、新建机组和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机组与新能源联营,鼓励联营的新能源项目优先并网,为煤电升级提供政策保障和发展空间。资金上,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循环机制,解决煤电升级改造的资金难题。技术创新方面,产学研用各方需紧密合作,集中力量攻克煤电灵活性提升、低碳化改造和智能运行等关键技术,研发新装备、新工艺,推动煤电技术迭代升级。

新一代煤电升级是一场从功能定位到技术体系的系统性革命。它既要破除高碳锁定效应,又要建立起灵活、高效、清洁的新型煤电生态。这一过程中,需平衡短期保供与长期减碳、企业效益与社会责任、技术理想与工程现实的多重矛盾。通过专项行动,煤电行业将更好地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以上就是【💥️经济日报:改造升级拓展煤电能力圈 迈向灵活高效清洁】👉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