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做CT会不会诱发癌症 科学合理选择检查项目
经常做CT会不会诱发癌症?科学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最近很多人在身体不适时,比如感冒咳嗽或头疼,倾向于去做CT检查。然而,社交媒体上流传着“CT是癌症制造机”的说法,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人们开始关心CT做多了是否会诱发癌症,以及每年做几次CT才安全。
这种说法主要源于一篇研究指出过度CT检查可能导致美国新增10万例癌症。2025年4月14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内科学纪要》✨上的研究显示,CT扫描检查每年可能与美国所有癌症病例的5%直接相关,预计导致约10.3万例放射性癌症。研究人员分析了143家医院的数据,发现2023年全美约有6151万名患者接受了9300万次CT检查,其中包括257万名儿童和5894万名成人。最终风险模型预测这些检查将导致约10.3万例放射性癌症。研究还发现,50-59岁的成年人预计癌症数量最多,女性为10400例,男性为9300例;1岁以下婴儿接受CT扫描后的癌症风险最高,是其他人群的10倍;成年人癌症风险最大的CT扫描部位是腹部和盆腔,而儿童则是头部。
“CT是癌症制造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央视新闻曾辟谣,随着CT检查次数增加,某些肿瘤的风险确实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做CT就会患癌。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基本不会对人体造成额外伤害。正常情况下,普通CT扫描后自身会进行代谢修复,时间大约为2个月。一次普通的X线检查,辐射剂量只有约1.2毫西弗,而一次局部的CT平扫,剂量通常也只是X线检查的几倍而已。一年一到两次X线和CT检查产生的少量辐射,对人体健康几乎没有重要影响,但应避免短时间内无必要重复检查。
生活中有些人认为“有事没事拍个CT”,过量CT检查会不会诱发癌症?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洋表示,CT做多了确实有导致细胞基因突变,最终恶变的可能性。因此,医生不主张没有肺病的人做CT检查。CT达到诱发恶性肿瘤的剂量需要非常大,因为人体本身有免疫细胞巡逻全身,一旦发现细胞恶变,就会促使其自我修复或清除。所以,CT做几次有讲究,如肺部本身有恶性倾向的病变时肯定要严密检测,反复观察。但一年也做不了3-4次CT,结节增大的话也就切除了,如果不增大,CT也就可以逐渐拉长到一年做一次。因此,做CT要根据自身需求来看,CT辐射和病变没有及时发现对生命健康的威胁相比,危害要小很多。
其实有些疾病/不适是可以不用做CT的,还有一些可以通过其他检查进行初期筛查,最好先听听医生建议。例如,普通的感冒发热一般通过血常规、咽拭子等简单检查即可初步判断病情,无需进行CT检查。多数咳嗽是由感冒、咽喉炎等常见疾病引起,可通过听诊、血常规、咽拭子等检查来初步诊断,只有怀疑有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等严重疾病时,才需要做CT检查。轻度头痛通常可先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血压测量等简单检查,找出可能的原因,而不是直接进行头部CT检查。四肢外伤、普通骨折的初步诊断通常通过X线片即可完成。脊椎疾病一般建议首选核磁检查。大脑、脊髓病变、脑梗建议核磁检查。急性脑出血才建议CT检查。其余包括颅内肿瘤等大多数疾病都建议选核磁检查。腹部盆腔疾病除胃肠道外,检查其余脏器首选超声。龋齿、牙周炎等常规口腔检查结合X线片即可满足需求。胸部疾病大致了解建议选X光检查,细致分析诊断建议选CT检查,而肺部疾病首选低剂量CT检查。高危胸痛病患,为排除冠心病可选CT检查。但一般情况下,心脏疾病首选超声或核磁检查,如要看冠状动脉有否病变,可首选CT血管造影检查。
“有事没事就来拍个CT”的做法并不明智,而担心辐射一味拒绝CT检查同样不可取。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查项目,才是最为恰当的做法。
以上就是【💥️经常做CT会不会诱发癌症 科学合理选择检查项目】👉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