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能被采纳吗?人民日报解答 履职见实效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不少代表委员在媒体上分享了他们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能否被采纳,以及它们能发挥多大作用,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去年,国务院各部门采纳了5000余条来自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并出台了2000多项相关政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每一份议案、建议或提案都凝聚了汗水、智慧和心血。代表委员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履职,关键在于实际效果。

例如,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年轻人青睐,售后问题也日益凸显。全国人大代表曹景芳提出了关于提升新能源汽车售后保障的建议。交通运输部随后回应,表示将研究制定涵盖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维修检测等方面的32项标准,并推动将“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纳入职业分类大典,以培养相关技能人才。这份建议是经过深入调研后提出的,曹景芳走访了多家汽车维修站并咨询了业内专家,历时半年之久。

这种支持和保障也体现在其他部门的工作中。民政部在2024年承办了313件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174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主要涉及老龄养老、社会救助和社会事务等领域。为了有效办理这些建议和提案,民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主动联络沟通、及时通报进展、具体反馈答复等。此外,还邀请部分代表委员参与业务会议、专题调研和座谈访谈,面对面协商交流。最终,民政部采纳了220多条意见建议,并出台了24项相关政策。

代表委员的职责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许多地方对人大代表出席会议、接待选民、提出议案建议等方面制定了考核办法。今年全国人代会还将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草案明确了各级人大代表的职责,并要求定期报告履职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代表工委发布了10个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的典型案例,全国政协也公布了60件2024年度的好提案,这些都是对认真履职代表委员的鼓励。

在全国人代会上,代表们需要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报告以及预算报告等重要文件。这些报告涉及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工作的开展,以及资金使用方向。会议期间,各项报告可能还会进行修改。审议通过后,国家机关才能顺利履行职责。

代表委员们通过参加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提出议案、建议、提案,审议发言、提出询问,参加选举、表决,以及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依法为民履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他们扮演着调研员、议事员和监督员的角色,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局。

以上就是【💥️代表建议能被采纳吗?人民日报解答 履职见实效】👉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