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包银”饰品走红市场 超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

金包银饰品走红市场。金价每克逼近900元,“金包银”饰品走红市场。2月25日,黄金价格再度上涨,周大福、周生生、老凤祥的首饰金价格分别达到889元/克、888元/克、890元/克,均逼近900元大关。国际金价也接近3000美元/盎司。高企的金价催生了“金包银”和银镀金首饰等替代品产业的发展。

“金包银”饰品走红市场

在走访兰州多家“金包银”首饰店时发现,售价仅为足金产品十分之一的“金包银”首饰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关注。“金包银”是在足银基础上通过电铸等工艺均匀包裹一层足金的产品,外观与足金首饰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有足金首饰的十分之一左右。例如,一款售价2320元的卷草纹手镯,总重29.64克,其中金重1.42克,银重28.22克。当天国际金价为686元/克,1.42克黄金价值974元;银价为8元/克,28.22克白银价值225元。原料合计1199元,手工费高达1121元,折合每克近37元。尽管手工费偏高,但消费者仍被其性价比吸引。一位消费者表示,用5500元就能买到包括手镯、戒指、项链、手链和耳环在内的五件套,而同样金额购买足金只能买到约8克的戒指。

然而,“金包银”首饰在回收过程中面临较大折损。一款售价2499元的“金包银”项链,总重14.5克,标注金重1.2克,银重13.3克。若按足银售价约8元/克计算,该项链黄金的单克售价竟高达1900多元。销售人员解释称,这是由于工艺复杂,手工费高达1000多元。但在回收时,手工费会大幅折损,只按金银克重回收。实际上,“金包银”饰品在黄金回收市场处于尴尬境地,许多店铺因假货多且分离提纯难度大而不愿回收。

除了回收难,“金包银”饰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商家一般可以提供鉴定证书,但检验结论普遍只标注“足金/足银饰品”,未注明具体足金克重。消费者难以辨别其真实含金量。电商平台销售的“金包银”产品中也不乏虚报黄金含量的现象。一位消费者反映,在某网购平台购买的手镯标注含金2.8克,实际提纯后仅有0.55克。此外,镀金和包金在工艺及黄金厚度方面有明显区别,但市面上很多商家会混淆概念,误导消费者。

根据行业标准,首饰的金覆盖层分为“包金覆盖层”、“镀金覆盖层”和“薄层镀金覆盖层”三类。包金覆盖层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地包在基体上,镀金覆盖层则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等方法。包金覆盖层和镀金覆盖层的厚度要求不小于0.5微米,薄层镀金覆盖层仅需大于0.05微米。如果金子镀得过薄,佩戴时间长后可能出现“漏银”现象,即消费者反映的“掉色”问题。目前,兰州市场上大多数“金包银”饰品采用的是电镀工艺,应称之为纯银镀金更为贴切。

市场允许销售“金包银”产品,但消费者需要学会辨别商家出具的有关权威机构检验材料的真伪。如果是“金包银”或纯银镀金却以足金价格出售,消费者应加强辨别。

以上就是【💥️“金包银”饰品走红市场 超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