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稀土供给约束预期强化 政策推动行业转型

2月19日,工信部发布了《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及《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旨在细化落实2024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新政策通过强化总量调控与全流程追溯管理,进一步规范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环节,推动行业向集约化、高端化转型。

此次政策调整将进口稀土矿及独居石精矿纳入冶炼分离指标管理范围,填补了此前仅对国内矿产品管控的空白。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进口稀土矿达13.3万吨,结合独居石精矿折合稀土氧化物约2.5万吨计算,进口矿及独居石对国内稀土供给的贡献度达34%。此举旨在防止海外资源无序流入,增强国内稀土供给调控能力。

文件明确规定,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指标仅下发至国家推动组建的大型稀土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不得参与生产活动。这意味着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行业无序开采和资源浪费问题有望得到遏制。

据统计,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约为46.6万吨REO,国内配额、进口矿及再生资源供给占比分别为50%、22%和20%。新规通过限制生产主体和总量指标,倒逼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产品追溯管理办法》✨要求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等企业建立产品流向记录制度,每月10日前将数据录入追溯系统,并鼓励企业对单一销售单元产品加施追溯码。这标志着稀土流通环节的监管从框架性要求转向操作性细则,产品来源、加工路径及销售去向将实现“一物一码”可追溯。

通过全链条追溯管理,监管部门可快速定位非法产品源头,降低“黑稀土”流入市场的风险。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政策发布次日,稀土价格指数上涨2.43%,市场对供给规范化的预期推动现货价格反弹。

为满足追溯要求,企业需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短期内或增加运营成本,但长期看有助于提升行业透明度。以大型稀土集团为例,其规模化生产和合规管理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而中小企业的技术升级压力将加剧行业整合。

此次政策调整不仅细化了《稀土管理条例》✨,也是应对全球稀土战略竞争的关键举措。通过收紧供给端管控、强化全流程监管,行业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对稀土永磁材料需求的增长,稀土产业链供需格局有望加速优化,行业底部回升趋势或将逐步确立。

以上就是【💥️研报:稀土供给约束预期强化 政策推动行业转型】👉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