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科技大厂战略转变
在DeepSeek技术浪潮的影响下,阿里、腾讯、百度等科技大厂纷纷接入这一先进技术。阿里旗下的钉钉全面接入了DeepSeek系列模型,微信搜一搜也在灰度测试中接入了DeepSeek R1满血版模型,而百度搜索也宣布将全面接入,并在24小时内全量上线。
除了阿里外,腾讯和百度均将DeepSeek引入自家最核心的超级应用中。百度此举引发了较大争议,部分人质疑其此前投入大量资源自研AI的做法。实际上,选择在主力应用中接入第三方大模型服务,是国内大厂的一次战略转变,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押注。DeepSeek不仅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还能提升用户体验、优化业务流程。
微信和百度搜索率先接入DeepSeek,给还未有主力应用接入的阿里系和字节系产品带来了压力。对于马化腾和李彦宏来说,拥抱DeepSeek也会带来新的挑战。
腾讯在互联网巨头中最为果断地拥抱DeepSeek。微信最近的灰度测试中上线了基于DeepSeek-R1的“AI搜索”功能。腾讯坚持应用体验优先的原则,在足够优秀的大模型出现之前没有轻易做出决策。目前,腾讯地图、QQ音乐、腾讯文档等产品均已快速接入DeepSeek。
百度搜索跟进接入DeepSeek被视为积极求变的信号。在此之前,百度已改变了大模型发展路线,宣布文心一言将全部免费使用,并走向开源。百度搜索接入DeepSeek一方面是应对微信搜一搜的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稳住搜索基本盘。此外,文心智能体平台也全面接入了DeepSeek。
相比之下,字节跳动在是否接入DeepSeek的问题上更为保守。飞书是字节系产品中唯一官宣上线DeepSeek系列模型的应用,但入口较为隐蔽。这种保守态度可能源于对自家研发能力的信心。
DeepSeek的开源生态加速了AI场景落地进程。面对这一趋势,曾经在大模型探索道路上较为封闭的互联网大厂也不得不做出改变。
大厂争先恐后接入DeepSeek,不仅是因为看到了技术趋势带来的变化,也想在AI持久战中建立阶段性优势。例如,在云服务市场,谁能更快接入DeepSeek,就能巩固现有市场并吸引新客户。关键在于如何将现有核心场景进行AI化。
AI搜索是最具代表性的产物。前两年大模型火热时,搜索成为所有AI玩家抢占的高地,但由于答案不够准确等问题,始终难以撼动不思君和百度的地位。然而,DeepSeek打破了这一平衡,推动了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微信和百度搜索同时拥抱DeepSeek,意味着AI搜索时代的到来,这将深刻改变用户的搜索方式并对整个互联网行业产生广泛影响。
无论是腾讯还是百度,利用DeepSeek补足自身AI产品的短板,有助于其应用获得更多用户。未来,短视频平台、图文平台、社交平台等拥有巨量流量的地方都将是AI改造的重点。一个好用的大模型不再是赚钱的手段,而是留住用户的必要条件。
过去两年,大模型给传统应用带来的体验升级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所有应用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的观点。腾讯通过让多个产品快速接入DeepSeek,扭转了外界对其在大模型领域动作迟缓的看法,从跟随者成为重要玩家。这也印证了在现有应用基础上融入AI能力是更实际的选择。
业务范围更广的大厂可以借助更出色的开源模型,完成更快的私有化部署,弥补技术短板、提升产品体验、尝试功能创新。不过,率先接入并不意味着占据领先身位。当大家都向优质大模型抛出橄榄枝后,竞争将集中在内容供给储备和生态丰富度上。
相比创业公司重构新的场景,大模型无疑更加利好行业中的头部玩家。具有丰富业务生态的大厂很容易为自己的产品加上AI功能,提高业务协同效率和创造差异化优势。然而,“DeepSeek接入潮”背后可能会存在技术同质化的问题。企业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实行定制化、差异化的用户留存策略,以避免用户出现“用谁家都一样”的心态。这场由DeepSeek引发的AI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对企业战略眼光、执行水平、产品能力和生态构建能力的全方位考验。
以上就是【💥️DeepSeek成BAT生死符,不接入就出局?科技大厂战略转变】👉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