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每一年都会有的一个节日,也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一个节日,所以过清明节的时候其实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清明习俗,因为地域性的原因,习俗也会跟当地有很大的民俗色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潮州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吧!

潮州清明节的习俗

潮汕人过清明的习俗来源于历史上的中原地域,并结合当地的实际而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地方传统,其核心仍是祭祀文化。传统清明日,家家上坟扫墓,户户祭拜先祖。扫墓首先是将墓碑周围的杂草清理掉,并冲洗干净地面。墓碑周围的地方称作 外埕 ,在潮汕话中 外埕 是房屋的一部分,是要清理干净的。潮汕人每年清明扫墓时,就用镰刀、锄头将很多杂草小树之类清理掉。清理完毕,会将墓碑的碑文涂上油漆。随后,大家把祭招的物品全都摆放在墓碑前面,开始祭招。祭祀的过程.就是每个人轮流在墓碑前跪拜,父辈中的女性口中默念约定成裕的话语。拜过祖先的物品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品,而是带着某种祖先对后辈的 保佑 。大家都会根据祭品的多寡平均分配。这种习俗在土葬年代更是盛行,而在火葬普及以后。人们在清明节那天到亡亲的骨灰寄放处行祭拜礼,随后分食祭品。

每年祭祖时,要在墓上压纸条。如果是上一年清明节后才修的新坟,碑石顶端压下十二张其币,闰月则压下十三张,作为给亡人阴问花费之用。一般的旧坟上要压上五至七层纸条。上一年压多宽,下一年就多宽,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据说这是死者还 地租 的范围。乾隆版《海丰县志》✨载, 清明有事祖先,远尝多者,始祖传下,无不遍祭,祭则置格于墓,红白满山,曰挂纸。

当地民间扫墓分私祖、公祖两种形式,祭拜时都要献祭品或饭菜,焚纸钱,一些地方还要献财壳。因此扫墓的供品,一定要有烫熟的蛇。吃过财之后,还可以用的壳压纸条,意是留给祖宗当钱用n压钱还有个习俗,就是上一年新修的坟今年扫墓称作过 新社 ,要压红白纸条。以后每年压的使用白纸条。由于清明扫墓过程中离不开纸,因此扫墓也俗称 过纸 。

潮汕民间也有扫墓称为 挂纸 (挂纸钱)或 上坟 的。为与冬至扫墓有别,在清明扫墓的称 挂春纸 。人们到祖坟墓地祭拜时,先将墓前、墓身的野草杂树拔除,打扫干净,添上新土,修整墓地。用红漆把墓碑上的字重新涂写一次,亡人名字则用绿色油漆涂写,然后挂纸、燃香、放鞭炮。潮州祭拜祖先时比较讲究,比如拜祖先,一定要等房下的人特别是男丁都到齐后才能鸣放鞭炮,接着才由长辈带头下跪行拜礼。

除此之外,潮汕讲洲人称扫墓为 贵纸 。这 贵纸 并非 洛阳纸贵 的意思,而是在祖先坟上过一次纸,表示一次拜祭。用于清明 贵纸 的纸都从街上买来,其中有制作成纸条的,有整张纸的。买整张的纸,就得自己用剪刀剪成一杏杏的长纸条。然后分成一串串,祖父母分得多些,其他远祖都相对少一些。每去一处,便拿起一叠纸及相应祭品到山上去。

按照时间的不同,当地人把清明分为古清明和今清明。古清明时间是在三月初三,而今清明就是阳历的4月5日。有些人每年看特定的日子去贵纸,年年不同,更多的人就是在阳历4月5日清明节。所以清明时节讲训人的祭祖.除了进行各种集体活动之外,活动过后还会令 山河易色 。因为祭毕后,要在伯爷公神位上压白纸。人多的祖墓,到处都压满白纸条。每年一到清明,群山尽白,好像祖宗的魂都归来一样。

关于为何要用白纸条来 贵纸 ,有这么一个与秦始皇有关的传说。原来这白纸原来叫 引魂榴 。秦始皇修万里长城,需要很多砖头和石头。由于外族的侵扰,长城的建造显得特别紧急,砖烧不够,石头也无处可找。于是,秦始皇就下了道圣旨,把附近坟墓上的砖和石头全扒了,都抬来修长城。当时秦始皇的老爹刚去世不久,按照圣旨,他爹的坟也要扒。于是他对负责扒坟的大臣说 有记号的坟不扒 。按风俗,古代埋好人后,就有引魂幡插在新坟上。引魂幡用的都是白色纸条,很轻,在新坟上被风吹得瑟瑟作响,很引人注目。扒坟的大臣走到秦始皇爹的坟前,看见挂有白纸条,认为是事先做的记号,便没扒。老百姓们看见挂白纸条的坟不扒,便都剪白纸条挂在坟上。如此年复一年,都这么做。这样,一代代传下来,就成了风俗。随着人口的不断迁移,讲洲人 贵纸 的风俗看来也是这么传下来了。如今,人们已经忘记 贵纸 的来历。

总结:作为清明节,其实很多地方的风俗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又会有一些分别,对于清明节来说,很多地方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丝素,就是扫墓,扫墓是清明节最大的代表之一,而潮州过清明节的时候要用白纸条来 贵纸 ,也要在要在墓上压纸条。

以上就是【💥️潮州清明节的习俗】👉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标签:

精彩评论

    登录您只有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