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两次长生口伏击战,#039;牛刀杀鸡#039;重挫日寇
在继八路军115师成功地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八路军的首战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随即在敌后展开,发动一系列作战行动。伏击战作为游击战的重要战术手段,被八路军广为应用。其中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河北井陉长生口地区的两次伏击,更是充分体现出八路军最为典型和成功的游击战的精髓。兵家必争的井陉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北起北京,南到河南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近400余公里。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就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太行山绵延千里,百岭千峰,万壑沟深。来自山西的许多河流穿过太行山,奔腾向东,自然形成了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这些东西向的峡谷,就被称为“陉”。其中最著名的八个峡谷,古称太行八陉,成为古代穿越太行山、沟通晋冀豫三省往来交通的咽喉通道,也很自然成为三省交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井陉是八陉中的第五陉。井陉最早是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就在今天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冀晋两省交界处,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历来是河北与山西的通衢要冲。作为古代燕赵与秦晋之间的交通要隘,堪称是控制冀晋两省的锁钥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的驿道,其中从山西到河北的驿道就是从井陉通过。井陉还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所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韩信在此率3万汉军大胜20万赵军,留下了“背水之战”这个以少胜多名垂千古的经典战例。1940年八路军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也是重要的主战场之一。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井陉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井陉煤田已探明储量2.5亿吨,可开采总量1.65亿吨,盛产的主焦煤更是以品质优良享誉中外。远在宋元时期,民间就开始小规模开采,明清以后逐渐开始专业的常年生产。1908年清政府和德国合作,创办井陉矿务局,开始现代化的工业开采。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井陉煤矿的年开采量已经达到70万吨,仅次于抚顺和开滦,是中国第三大煤矿。抗战爆发后,井陉自然就成了日军在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八年抗战中日军从井陉煤矿掠夺走的煤炭就超过800万吨。因此,八路军挺近华北敌后之后,也将井陉作为打击和削弱日军的重要作战目标。
首战长生口
长生口位于井陉西部的天长镇,东面是板桥村,西面是核桃园,再往西就是长城重镇娘子关。所以明代正统年间曾在此设立过龙泉关,可见此地在井陉地区军事地理上的重要性。1937年10月,日军占领井陉后,第20师团和第109师团除了以主力沿正太路继续向娘子关进攻外,还分出部分兵力经板桥村、长生口、核桃园向娘子关西南的旧关进发,企图迂回娘子关背后,与正面进攻的主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此时,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旅长陈赓的率领下正开赴娘子关前线。在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更加确定了采取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所以自然不会参加在娘子关正面的阵地战。和平型关的115师一样,386旅前往娘子关侧后,袭击牵制进犯日军。10月20日,陈赓率386旅772团到达旧关以东10多公里的井陉县境内的支沙口。经过侦察,发现有一路日军正在板桥地区活动,陈赓立即判断日军有迂回娘子关的企图,因此于10月21日晚,命令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带领772团3营的2个连,连夜袭击在板桥村西北后山宿营的日军,以挫败日军的迂回企图。386旅是由红军四方面军的红31军改编,772团是由红31军93师改编,而红31军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支劲旅。王近山、秦基伟、李成芳等一批著名的战将都出自这个部队。此时刚刚改编为八路军,还没有扩编,指战员基本都是经过长征锻炼的百战老兵,战斗力相当强。在整个抗战期间,772团也都是386旅的头号主力。王近山率部赶到长生口河沟,正要登上西北山坡时,突然发现从板桥村方向开来约一个中队的日军。王近山立即命令战士们迅速隐蔽,就地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埋伏。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王近山一声令下,一起开火。日军由于开战以来,一路都是非常顺利,如入无人之境,所以这时已经相当骄横,居然在行军时连搜索探路的尖兵都不派,就大摇大摆地行进。现在突然遭到袭击,又是在夜间,也搞不清楚状况,顿时被打得晕头转向,慌乱中连对手具体位置都不明确,只好盲目还击,但是八路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部队全部展开,轻重火力一起开火,手榴弹也如雨点般落下,日军完全暴露在山坡下的谷地中,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根本立脚不住,只好且战且退,逐渐退到长生口村边的一个打谷场。八路军乘势追杀,等追到打谷场时,残余的日军剩没几个了。加上打谷场是个开阔地,毫无掩护,所以八路军赶到后,素以猛打猛冲著称的王近山立即下令强攻,丝毫不给日军以喘息之机。这也是王近山的一贯作风。八路军战士向着打谷场猛投手榴弹,然后乘着爆炸的硝烟端着刺刀发起冲锋。此时日军已经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顿时被八路军的冲锋冲散。不到半小时,打谷场上的日军就基本被肃清了。此战,日军的一个中队,除少数乘乱逃脱,从河沟到打谷场,一路上就有50多人被击毙,缴获了4匹骡马以及一批武器弹药。这一战不仅是386旅的抗战第一战,也是129师的第一战,虽然战果不是很大,但却打得干净利落,畅快淋漓,使刚刚踏上抗战战场的129师士气大振。这一战,和一个月前的平型关大捷不同,首先是规模要小得多,也就是连级分队之间的战斗。最大的不同是在突然遭遇中,临时就地利用地形进行伏击,而不是预先选好的伏击圈。772团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的战术素养相当高:第一是行军中警戒侦察得力,所以才抢得先机;第二是就地抢占有利地形,从行军状态立即转换为伏击,更是果断而迅速;第三,伏击紧接着追击,然后又是突击强攻,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整个战斗过程,就是迅速而猛烈,典型的迅雷不及掩耳,根本让对手来不及招架,可见772团头号主力绝不是浪得虚名。经过这次战斗,原先准备迂回娘子关侧后的日军只好放弃,使娘子关正面的国民党军第3军曾万钟部免遭前后夹击的厄运。再战长生口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日军在占领了山西主要城市和铁路干线后,转移兵力开始向山东进攻。在华北战场,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面阵地战已经结束,转而进入以**党领导的游击战为主体的新阶段。1938年2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3万余人,沿平汉(今北京-汉口)、同蒲(大同-风陵渡)、道清(道口-今博爱)等铁路线向晋南、晋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为了粉碎日军对晋南的进犯,八路军129师决定向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东段井陉地区的日军进击,打击进犯晋南日军的侧后。这也是八路军在抗战中经常采取的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的战术。2月19日,129师师长***率师部及主力部队抵达平定县长岭,随即召集386旅和385旅的干部举行作战会议,决定袭击井(陉)平(定)公路上的日军据点旧关,吸引驻井陉的日军出来增援旧关,然后在途中设伏歼灭来援日军。这就是八路军游击战争中最经典的围点打援。旧关位于井陉西南,是井陉至平定公路上的日军重要据点,所以***认为袭击旧关,是日军所必救的要点,一定能够把井陉的日军吸引出来。2月21日,***率129师师部进驻井陉县吕家村,统一指挥这次作战。具体部署是385旅769团佯攻旧关,386旅负责伏击打援。根据师的布置,386旅陈赓旅长带领第772团和第771团随即赶到第一次长生口伏击战时的宿营地支沙口。到达支沙口经过短暂休整后,陈赓命令772团团长叶成焕率领号称“夜老虎”的第2营前往长生口设伏。同时,陈赓派出1个连赶赴井陉县城南关附近的山地潜伏,侦察监视井陉日军;另外由第771团派出1个连部署在核桃园与旧关之间,随时准备策应设伏的772团2营。772团团长叶成焕于22日凌晨1时率部出发,拂晓前赶到了长生口南山,选好有利地形,布下伏击圈。22日凌晨4时许,负责佯攻的768团首先发起战斗,开始猛攻旧关。当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声势很大,但实际上不是要占领旧关,毕竟旧关日军有着完备的防御工事,要强攻必然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另外,769团在战斗中也刻意保留了旧关守军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让守军能够向外求援。接到旧关守军的求救,井陉日军果然中计,立即出动驰援。6时许,长生口附近的公路上传来日军援兵的汽车马达声,一共8辆汽车载着200多名日军向旧关赶去。当这股日军全部进入772团的伏击圈后,叶成焕便下令开火。2营居高临下,猛烈开火,日军毫无戒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8辆汽车在山下的公路上,就都遭到突然袭击,车上的日军来不及下车就死伤一片。这支援队的指挥官井陉南关警备队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也在战斗刚开始不久被击毙,日军就失去了统一指挥,更加混乱。2营凭借有利地形,充分发扬火力,完全压制住日军的火力。接着2营乘势发起冲锋,冲下山坡,与残余的日军展开了近身搏杀,这时日军已经难以组织起抵抗,很快就崩溃了。整个伏击战只用了半小时就胜利结束。除了少数日军逃回井陉外,这路日军被击毙130余人。另外772团炸毁日军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2门、九二式重机枪2挺、步qiāng50余支以及大批武器弹药。这一战,是八路军最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法,第一步佯攻旧关,攻敌所必救,成功引出了井陉日军增援。第二步才是此战的关键,打援部队占据有利地形,以大击小,以逸待劳。而一心驰援的日军赶路心切,自然会疏于戒备,这就落入了八路军预有准备的伏击圈,那么失败的结局就毫无悬念了。两次长生口之战,具体战法上还是有所不同,第一次从突然遭遇临时机决断转为伏击,第二次则是精心设计的围点打援,不过在具体的伏击中,都扬了772团疾如风,动如雷的战斗作风,战斗过程都很短暂,迅速而猛烈,牛刀杀鸡,泰山压顶,迅雷不及掩耳,充分体现了八路军最典型的山地游击战精髓。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北起北京,南到河南的王屋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近400余公里。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缘,也就是黄土高原的东部界线。太行山绵延千里,百岭千峰,万壑沟深。来自山西的许多河流穿过太行山,奔腾向东,自然形成了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这些东西向的峡谷,就被称为“陉”。其中最著名的八个峡谷,古称太行八陉,成为古代穿越太行山、沟通晋冀豫三省往来交通的咽喉通道,也很自然成为三省交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井陉是八陉中的第五陉。井陉最早是古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就在今天河北省井陉县的井陉山上。井陉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冀晋两省交界处,太行山东麓,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历来是河北与山西的通衢要冲。作为古代燕赵与秦晋之间的交通要隘,堪称是控制冀晋两省的锁钥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的驿道,其中从山西到河北的驿道就是从井陉通过。井陉还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的集散地,所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4年,楚汉相争时韩信在此率3万汉军大胜20万赵军,留下了“背水之战”这个以少胜多名垂千古的经典战例。1940年八路军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也是重要的主战场之一。除了地理位置重要,井陉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井陉煤田已探明储量2.5亿吨,可开采总量1.65亿吨,盛产的主焦煤更是以品质优良享誉中外。远在宋元时期,民间就开始小规模开采,明清以后逐渐开始专业的常年生产。1908年清政府和德国合作,创办井陉矿务局,开始现代化的工业开采。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井陉煤矿的年开采量已经达到70万吨,仅次于抚顺和开滦,是中国第三大煤矿。抗战爆发后,井陉自然就成了日军在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八年抗战中日军从井陉煤矿掠夺走的煤炭就超过800万吨。因此,八路军挺近华北敌后之后,也将井陉作为打击和削弱日军的重要作战目标。
首战长生口
长生口位于井陉西部的天长镇,东面是板桥村,西面是核桃园,再往西就是长城重镇娘子关。所以明代正统年间曾在此设立过龙泉关,可见此地在井陉地区军事地理上的重要性。1937年10月,日军占领井陉后,第20师团和第109师团除了以主力沿正太路继续向娘子关进攻外,还分出部分兵力经板桥村、长生口、核桃园向娘子关西南的旧关进发,企图迂回娘子关背后,与正面进攻的主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此时,八路军129师386旅在旅长陈赓的率领下正开赴娘子关前线。在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更加确定了采取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原则,所以自然不会参加在娘子关正面的阵地战。和平型关的115师一样,386旅前往娘子关侧后,袭击牵制进犯日军。10月20日,陈赓率386旅772团到达旧关以东10多公里的井陉县境内的支沙口。经过侦察,发现有一路日军正在板桥地区活动,陈赓立即判断日军有迂回娘子关的企图,因此于10月21日晚,命令772团副团长王近山带领772团3营的2个连,连夜袭击在板桥村西北后山宿营的日军,以挫败日军的迂回企图。386旅是由红军四方面军的红31军改编,772团是由红31军93师改编,而红31军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支劲旅。王近山、秦基伟、李成芳等一批著名的战将都出自这个部队。此时刚刚改编为八路军,还没有扩编,指战员基本都是经过长征锻炼的百战老兵,战斗力相当强。在整个抗战期间,772团也都是386旅的头号主力。王近山率部赶到长生口河沟,正要登上西北山坡时,突然发现从板桥村方向开来约一个中队的日军。王近山立即命令战士们迅速隐蔽,就地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埋伏。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后,王近山一声令下,一起开火。日军由于开战以来,一路都是非常顺利,如入无人之境,所以这时已经相当骄横,居然在行军时连搜索探路的尖兵都不派,就大摇大摆地行进。现在突然遭到袭击,又是在夜间,也搞不清楚状况,顿时被打得晕头转向,慌乱中连对手具体位置都不明确,只好盲目还击,但是八路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部队全部展开,轻重火力一起开火,手榴弹也如雨点般落下,日军完全暴露在山坡下的谷地中,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根本立脚不住,只好且战且退,逐渐退到长生口村边的一个打谷场。八路军乘势追杀,等追到打谷场时,残余的日军剩没几个了。加上打谷场是个开阔地,毫无掩护,所以八路军赶到后,素以猛打猛冲著称的王近山立即下令强攻,丝毫不给日军以喘息之机。这也是王近山的一贯作风。八路军战士向着打谷场猛投手榴弹,然后乘着爆炸的硝烟端着刺刀发起冲锋。此时日军已经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顿时被八路军的冲锋冲散。不到半小时,打谷场上的日军就基本被肃清了。此战,日军的一个中队,除少数乘乱逃脱,从河沟到打谷场,一路上就有50多人被击毙,缴获了4匹骡马以及一批武器弹药。这一战不仅是386旅的抗战第一战,也是129师的第一战,虽然战果不是很大,但却打得干净利落,畅快淋漓,使刚刚踏上抗战战场的129师士气大振。这一战,和一个月前的平型关大捷不同,首先是规模要小得多,也就是连级分队之间的战斗。最大的不同是在突然遭遇中,临时就地利用地形进行伏击,而不是预先选好的伏击圈。772团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的战术素养相当高:第一是行军中警戒侦察得力,所以才抢得先机;第二是就地抢占有利地形,从行军状态立即转换为伏击,更是果断而迅速;第三,伏击紧接着追击,然后又是突击强攻,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整个战斗过程,就是迅速而猛烈,典型的迅雷不及掩耳,根本让对手来不及招架,可见772团头号主力绝不是浪得虚名。经过这次战斗,原先准备迂回娘子关侧后的日军只好放弃,使娘子关正面的国民党军第3军曾万钟部免遭前后夹击的厄运。再战长生口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日军在占领了山西主要城市和铁路干线后,转移兵力开始向山东进攻。在华北战场,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面阵地战已经结束,转而进入以**党领导的游击战为主体的新阶段。1938年2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3万余人,沿平汉(今北京-汉口)、同蒲(大同-风陵渡)、道清(道口-今博爱)等铁路线向晋南、晋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为了粉碎日军对晋南的进犯,八路军129师决定向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东段井陉地区的日军进击,打击进犯晋南日军的侧后。这也是八路军在抗战中经常采取的避其锋芒击其惰归的战术。2月19日,129师师长***率师部及主力部队抵达平定县长岭,随即召集386旅和385旅的干部举行作战会议,决定袭击井(陉)平(定)公路上的日军据点旧关,吸引驻井陉的日军出来增援旧关,然后在途中设伏歼灭来援日军。这就是八路军游击战争中最经典的围点打援。旧关位于井陉西南,是井陉至平定公路上的日军重要据点,所以***认为袭击旧关,是日军所必救的要点,一定能够把井陉的日军吸引出来。2月21日,***率129师师部进驻井陉县吕家村,统一指挥这次作战。具体部署是385旅769团佯攻旧关,386旅负责伏击打援。根据师的布置,386旅陈赓旅长带领第772团和第771团随即赶到第一次长生口伏击战时的宿营地支沙口。到达支沙口经过短暂休整后,陈赓命令772团团长叶成焕率领号称“夜老虎”的第2营前往长生口设伏。同时,陈赓派出1个连赶赴井陉县城南关附近的山地潜伏,侦察监视井陉日军;另外由第771团派出1个连部署在核桃园与旧关之间,随时准备策应设伏的772团2营。772团团长叶成焕于22日凌晨1时率部出发,拂晓前赶到了长生口南山,选好有利地形,布下伏击圈。22日凌晨4时许,负责佯攻的768团首先发起战斗,开始猛攻旧关。当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声势很大,但实际上不是要占领旧关,毕竟旧关日军有着完备的防御工事,要强攻必然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另外,769团在战斗中也刻意保留了旧关守军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线,让守军能够向外求援。接到旧关守军的求救,井陉日军果然中计,立即出动驰援。6时许,长生口附近的公路上传来日军援兵的汽车马达声,一共8辆汽车载着200多名日军向旧关赶去。当这股日军全部进入772团的伏击圈后,叶成焕便下令开火。2营居高临下,猛烈开火,日军毫无戒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8辆汽车在山下的公路上,就都遭到突然袭击,车上的日军来不及下车就死伤一片。这支援队的指挥官井陉南关警备队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也在战斗刚开始不久被击毙,日军就失去了统一指挥,更加混乱。2营凭借有利地形,充分发扬火力,完全压制住日军的火力。接着2营乘势发起冲锋,冲下山坡,与残余的日军展开了近身搏杀,这时日军已经难以组织起抵抗,很快就崩溃了。整个伏击战只用了半小时就胜利结束。除了少数日军逃回井陉外,这路日军被击毙130余人。另外772团炸毁日军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2门、九二式重机枪2挺、步qiāng50余支以及大批武器弹药。这一战,是八路军最经典的围点打援战法,第一步佯攻旧关,攻敌所必救,成功引出了井陉日军增援。第二步才是此战的关键,打援部队占据有利地形,以大击小,以逸待劳。而一心驰援的日军赶路心切,自然会疏于戒备,这就落入了八路军预有准备的伏击圈,那么失败的结局就毫无悬念了。两次长生口之战,具体战法上还是有所不同,第一次从突然遭遇临时机决断转为伏击,第二次则是精心设计的围点打援,不过在具体的伏击中,都扬了772团疾如风,动如雷的战斗作风,战斗过程都很短暂,迅速而猛烈,牛刀杀鸡,泰山压顶,迅雷不及掩耳,充分体现了八路军最典型的山地游击战精髓。
以上就是【💥️八路军两次长生口伏击战,#039;牛刀杀鸡#039;重挫日寇】👉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更多命理资讯请访问不思君主页。
精彩评论